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要求作文。
有一種鳥,它能夠飛行幾萬公里,飛越太平洋,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樹枝。
在飛行中,它把樹枝銜在嘴里,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,然后飛落到樹枝上休息一會兒,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,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。誰能想到,小鳥成功地飛越了太平洋,靠的卻僅是一小截的樹枝。
試想,如果小鳥銜的不是樹枝,而是把鳥窩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,一股腦兒全帶在身上,那小鳥還飛的起來么?
根據上述材料作文,要求自定立意,自擬題目,自選文體(詩歌除外);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做含意范圍作文,不少于800字。
于是,一名理科生揮筆寫下了這樣一行標題:
《我不是傻鳥》
作為一個理科生,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,立刻石化了。
我很想抽人!很想狠狠地抽命題老師一巴掌——代表我的物理老師。
讓一只鳥,叼著樹枝飛太平洋——什么樣的極品智商才能編出這樣的故事呢?
我不知道命題老師的鳥,是如何威猛,是如何神奇。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卻讓我不得不懷疑一些東西。我不跟你計較,一個叼著樹枝的鳥,如何跟同伴打情罵俏。
我不跟你計較,一個不會游泳的鳥,如何踩著樹枝捕魚;也不跟你計較,太平洋的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。我只問你一個問題:
你知道,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,才可以讓一只鳥浮在水面上?
鐵絲一樣粗的?筷子那樣粗的?
找抽的命題老師,請允許我教給你一個關于浮力的公式,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載動一只鳥,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條件(出于對您智商的尊重,我不使用各種字母):
木頭產生的浮力-木頭本身的重力+鳥的重力。
為了能讓木頭發揮最大的作用,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。
那么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
水的密度×木頭的體積×重力加速度-木頭的密度×木頭的體積×重力加速度+鳥的重量×重力加速度。
合并同類項并簡化之,得出:
木頭的體積×(水的密度-木頭的密度-鳥的重量。
水的密度約為1000千克/立方米,而木頭的密度在400-750千克/立方米之間,我們權且當這個鳥很聰明,找了比較輕的一種,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/立方米算。
可得出:
鳥的重量/木頭的體積-500千克/立方米。
簡單來說,就是這樣的結論:
如果鳥是1公斤重,那么,木頭的體積-1/500立方米-0.002立方米-2立方分米。
2立方分米什么概念呢?——我們常見的磚頭,大約兩塊!
一公斤中的鳥什么概念呢?這么說吧,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,一公斤重的,也就是只小雛雞。
一只小雞那樣大小的鳥,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木棒嗎?就算可以,風對木塊的阻力,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,而不是太平洋的。
命題老師可能會說他的鳥大,鳥大分量也重!那可能要銜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,而是一根柱子了。
總之,科學告訴我。不管是什么鳥,都不會選擇叼著樹枝飛太平洋。如果一定要這么干,肯定是只傻鳥——淹死在太平洋里喂魚的傻鳥。
對于建立在這個傻鳥故事上的傻鳥道理,只有傻鳥才會信。
零分理由:
第一,此生不按題目要求寫作,卻舉了這么多歪理,態度極不端正;
第二,對出題老師不尊重,我不知道你的語文老師是誰,我如果知道他是誰,我一定會到他那兒給你說壞話,還有,如果讓你的語文老師看到你寫的這篇作文,他一定會氣得吐血;
第三,從你的文章可以看出,你是一名很優秀的理科生,所以,我給你零分你也不會少什么,我相信你在數理化考試中完全可以彌補回來。
但是,物理老師表示:必須給滿分!
網友們也紛紛表示支持,評論最多的是這樣幾條:
靈溪舒月:一個道破“皇帝的新衣”的天才學生!如果中國的中小學生有三分之一能有這樣的才思,中國會跨越一百年!
Hito Wei:應試教育下的老師,教出來這樣的學生,是老師的不幸,因為他沒有教好,但同時是這個學生的幸運,他沒有按照老師的思路走!但是碰見了一個傻逼希望的改卷老師,他才是應試教育,儒家思想的失敗品,如物理老師所說:必須給滿分!
寶貝,愛你:假如在國外,這也許只是各抒己見,但中國的大環境不允許考生這樣發表自己的看法,這也折射出理科生的特點,用公式來看問題,分析問題。
李高鋆:應該充分肯定并大力倡導這樣的求異思維,這樣的思維不迷信、不盲從,只有這樣的思維才具有創造力。100分!
到底應該給多少分? |